1、定期检测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47号令)第二十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体,是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简单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表现为关心员工成长、对消费者权益负责、关注环境保护、救助社会中需要关心的群体等等。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加以重视,提升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3、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健康。
可以说每个工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有害因素,只是有害因素多少和强弱的区别。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工厂全面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浓(强)度,发现存在隐患,保护工人健康;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提供素材;为职业健康体检提供依据。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经常和定期的检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产生、扩散和变化规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程度及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鉴定评价。可以为保护劳动者健康,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职业病危害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对于企业来说,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对社会和国家来说,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种重要因素。
4、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短期来看是增加了企业支出,但是企业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从而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由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与职业危害后期治理的投入远远高于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的资金投入。据调查分析,由职业病造成经济损失与预防职业病的资金投入之间的比例为7:4:1,即如果企业发生职业病和职业性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7,那么,在发生这些损害之前就对生产中的职业性危害进行治理,所需投资只需要4;如果企业在新建时就将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考虑,其投资仅为1。
转自https://www.sohu.com/a/272604052_100199876